![]() |
|
![]() |
|
接手公司的OTC业务后,戴宗一直没闲着。他首先调研了Y药企的OTC现状,再找过去有OTC业务关系的老朋友征求锦囊妙计,在公司内部发布招聘通知。
操作一圈后,他发现情况不容乐观,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从内部说,Y药企的OTC产品不多,进入OTC目录的产品仅Q口服液和W含片,其他都是处方药,严格地说,不能在大众媒体做广告;没有成形的队伍,全依附于临床或普药队伍;渠道方面更是可怜,没有OTC商业合作伙伴;更没有针对OTC销售的明显政策,促销基本没有;价格更是没有优势。
针对以上情况,戴宗参考其他企业的经验,采取了以下措施:
1.成立独立的OTC事业部,有专门的业务员、财务和内勤人员。
2.产品单独划分,把Q口服液和W含片划归OTC事业部,其他部门只能在公司覆盖不到的地区销售这两个产品且须经过他的同意。
3.考虑到这两个产品不足以养活OTC队伍,向公司申请其他几个利润比较高的品种,在和临床不冲突的前提下,允许自己的队伍经销。
4.在原有的几个有基础的省区建立OTC办事处,采取自营销售模式,其他地区采用“招商+自营”的混合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模式,OTC事业部只以底价与公司结算,中间的差价作为OTC的市场费用,完全由自己支配,接受公司的监督。
5.强行抽调部分销售人员搞自营,待遇和收入先按原有标准,稳定发展后实行业绩考核,优胜劣汰。
这些措施引起了销售队伍的一阵波动,谁也不愿意被划到OTC事业部,费尽周折后,戴宗只分到了一些表现平平的业务员,却也只能接受现实。他明白,这些人能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就是烧高香了,想要有所建树,还得指望另一手——借用外力。组建内部机构时,戴宗说服宋江同意在《医药经济报》等专业媒体上发布招商招聘广告,招收有OTC渠道和经验的地区经理,条件相当诱人,引得各路凤凰纷纷飞向Y药企这棵梧桐树。戴宗招到了几个相对有经验、做过地区经理的人,但要靠这些人开疆辟壤还远远不够。他手里还有一个杀手锏——挖人。这不,内部稍有点眉目,他就开始联系原来的关系,一方面寻找有独当一面能力的OTC大将,一方面动用原有的关系寻找,如公孙胜、鲁智深等。
当然,家里也不能闲着,戴宗按外资企业的程序对现有OTC事业部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培训。一是因为这种培训是做好市场的基础,也想乘机让Y药企的人、尤其是宋江看看自己的真本事。培训内容从国内乃至国际上OTC市场的现状、发展前景到国家政策支持、份额越来越大等愿景,从OTC市场操作规范到4P、6P等市场要素。几天下来,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眼界大开,仿佛OTC市场就是一个等待他们去享用的盛宴。
宋江有时也来看看培训情况,还借机教育高衙内等“老人”:“你看,在外资企业呆过、喝过洋墨水的就是不一样,什么时候你们也有这个水平,我们还愁不发展?”“是啊,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进步。”嘴上这样迎合着,高衙内心里却一百个不服气:“这些花架子有什么用?看他能折腾出什么花样?”
其实,心里不踏实的不只高衙内,戴宗心里也没底。他更深知这些都是表面文章,要真枪实刀地干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这不,授课告一段落,他就让市场部人员进行产品培训,自己则飞赴外省实地考察朋友向他推荐的OTC资深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7009882号-8 |